物流整合
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一个分支,是随着工业和商业的需求增多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,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冷库的密切配合,但是我国的冷库在长时代的打算经济体系下,只是起到一个低温蕴藏仓库的作用,这较大的制约了冷链物流发展。
以冷链物流相对发达的深圳冷库为例,深圳冷库容量达几百万吨左右,但是冷链配送企业还不上规模,且分布零散,所以导致偌大的冷库资源不能充分的调配利用,如果能将这些冷库资源充分利用起来,则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,提升产品的竞争力。
冷藏物流车怎么分类:
冷藏物流分类主要看对所运输的货物对温度要求来进行分类,保鲜类如:蔬菜鲜花,水果,保鲜疫苗,鲜活水产品,电子元器件,一般温度要求在2-8度,冷鲜类物品如:排酸肉品,江海鲜产品,豆制品,疫苗制品,医疗垃圾准运,巧克力等。一般对温度要求是0度到 -5度之间,冷冻类物品如:速冻食品,速冻海鲜江鲜产品,冻肉制品等,一般对温度要求-10度到-18度之间。深冷冻物品如:高级冰淇淋,高危险品,高级面包活菌酵母面团,一般对温度要求是-20度到-45度之间。还有一种较端高危品运输冷藏车,目前国内还没技术能达到制造工艺。
注意:切勿用手直接取干冰。干冰的温度较低。直接接触人体时间稍长,会引起人体皮肤组织冻伤。
我国冷藏物流现状
1、冷藏运输基础设施落后,运输损耗大
铁路方面:在全国总运行的33.8万铁路车辆中,冷藏车只占2%左右,不足7000辆,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,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缺乏,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%,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%。
公路方面: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,2000年我国冷藏保温汽车拥有量约40000辆,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冷藏保温汽车20和12万辆,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.3%,而发达国家中,美国为1%,英国为2.6%,德国达到3%。
目前,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,80%—90%左右的水果,蔬菜,禽肉,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,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者塑料布。冷藏运输率(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)约10%—20%,而欧、美、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%—90%。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,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%,而按照国际标准,易腐物品物流成本较高不**过其总成本的50%。
2、冷藏物流技术有待提高,管理有待加强
我国的冷藏保温技术有待发展,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有限,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,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,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,易腐物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,风险增多。
3、第三方物流服务难到位,发展缓慢
虽然冷藏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,但是由于专业人员缺乏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,我国的冷藏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,市场规模还不大,区域性特征比较强,缺乏有影响力的、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行业**。
现在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,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。与普通物流相比较,冷藏物流体系除了服务价格和分销渠道控制因素外,生产商更多的要从控制产品质量角度考虑。当前,很少有供应商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,使得多数生产厂家不愿也无法放心地将冷藏物流业务外包,只能是自行经营,即使外包,也是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送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。